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全中心
胶州市制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

  今天“互联网+”成了社会和业界追捧的热词,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看法已有很大改变,互联网将“连接一切”,已经成为现实。胶州安全监管局抓住“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契机,及时制定“互联网+安全生产”战略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安监与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细胞级连接”,着眼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迎合“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理念,及时拥抱互联网,把安全文化建设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启动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引擎。经过半年来的运行,胶州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有了新的飞跃。

  一、“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推动安全监管转型升级。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确,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安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2014年初,胶州市安全监管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及时将安全生产工作嫁接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管平台”,使该平台实现了安监系统之间,安监系统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做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形成了责任明晰的监管网络,实现了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即时高效连接。为了更加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连接作用,胶州市又顺应移动多媒体的兴起,及时开通了“问安胶州”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政府监管部门与从业人员之间的“细胞级连接”,从而使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再一次转型升级,“互联网+监管+企业+从业人员”立体监管、服务、互动的安全生产工作模式正式登陆胶州。自2014年6月份,随着“问安胶州”微信公众平台的启动和微网站的搭建,胶州市“互联网+安全文化”也正式融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来,安全监管模式、安全文化传播、安全生产服务有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式创新,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又一次开创性升级。

  二、“互联网+网络媒体”助推安全文化跨界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务和新生态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融合创新也是大势所趋。胶州市安全监管局在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七项有力措施,促进多种网络媒体并行,又相互贯通、相互融合,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快速前进,带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走入新常态。

  (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建设。为推进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化进程,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今年以来,胶州市安监局下大力度建设门户网站,设有专人维护,把该门户网站作为安监系统的窗口,向社会充分展示安监系统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从而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各功能模块的作用,努力为企业做好安全生产服务工作,通过安全监管局门户网站展开为企业全方位的服务,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以享受到各项安全生产服务。为全市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各界人士搭建学习、交流、交互平台。

  (二)进一步发挥网格化监管平台作用。自2011年实施网格化监管以来,胶州市按照青岛市政府“一格三网九定”的总体要求,立足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积极建设以生产经营单位为网格终端的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信息网、管理网、监督网三网有效运行,形成了分级监管、责任明晰、定位准确的网格化监管体系,有效提高了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有效发挥了网格化信息平台在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迈出新步伐。

  (三)“问安胶州”微信公众平台与从业人员实现 “细胞级连接”。“问安胶州”微信公众平台自2014年6月正式运行,是胶州市安监战线践行群众路线,传递正能量,真正实现接地气、连民心的创新之举。通过新兴媒体使政府、企业、从业人员、人民群众实现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快捷传递与即时沟通和交流。该平台集娱乐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由专人负责每天发布更新各类信息,截止目前,粉丝量近万人,每月浏览点击量近10万余次,营造了安全和谐氛围,发挥了新渠道、新平台、新手段、新舞台的积极作用。该平台成功嫁接了安全文化传播平台、安全知识搜索引擎、有奖举报平台、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监管监察平台等,堪称“问安胶州”安全文化“航空母舰”。

  (四)微网站对接“问安胶州”微信平台。随着移动多媒体的极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胶州市及时搭建微网站,与“问安胶州”微信平台成功对接,将安监局门户网站上的内容同步到微网站上来,使没有条件上网或者不方便通过电脑登陆安全监管局门户网站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微信APP随时享受各项安全生产服务,浏览相关信息,即时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一对一交互,随时可以搜索所需要安全生产相关信息,实现政府与民众的零距离沟通。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齐头并进
  • 下一篇:央行划界网络支付 安全认证需跨多道门槛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网站管理 |

    Copyright © 2014 互联网资源研究认证中心. All Rights 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1